《大地之光》随想之二:情动大地、感恩中华
    我看过的种种话剧有感人的有激动的有感恩的,热泪盈眶的我们在这中华大地上该何去何从。 

    话剧《大地之光》选取了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为主要人物,还有一些他的生平事迹和他作出的卓越贡献和体现的中国精神,包括他和学生们为祖国寻找石油的战略性转移作出分析的过程;不畏艰险,不怕牺牲的地质勘探工作;在邢台地震后,他需要对首都地震做出预测,面对百分之零点一的地震可能性,作为一名科学家,他不顾家人的反对,承受着巨大的压力,向周总理做出“北京不会地震”的汇报……一个个感人的场景体现了李四光深厚的爱国情怀,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,实事求是、躬行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谦虚儒雅的人格魅力。感染着我们同时也影响着我们以后的每一步,究竟我们需要留下怎样的足迹。 

    看过了太多繁琐无聊的电影,听过了太多的所谓优秀的音乐佳作,看了太多骄情的,忧伤的,空洞的文字,胸腔里最敏锐的感动却早已被无数摧城掠池的叙述涂抹得分崩离析,如同黄昏下潮水退却的沙滩,反射着仅有的苍白。曾经那些在深沉的岁月,废寝忘食地阅读一短短“激昂”的文字,听着一曲曲悲愤的歌曲,然后一次次被物事人非沧海桑田的结局所感动的情景,竟让我在多年之后如此地怀念。情动大地,光照中华。这次的公演那么的深情,我的怀念在此心中深深埋藏。 

    怀念曾经让我看到想哭的安妮,怀念曾经让我如此喜爱的小四,怀念总是给我勇气让我在落寞的青春中独自前行的顾漫。怀念过那样一份爱国之情。这样一份诚恳而坦白的思念,很多次出现在我难过的梦境,苦涩异常。 

    在那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,我开始习惯简单而干净的生活,不再昼夜对着电脑屏幕,不再看卡夫卡,不再去网上发贴,甚至不再去提到有关于文字的任何东西,直到我看到七堇年的文字。 

    我从未曾想过,会有这样一本书,让我重新去感受生命中消亡殆尽的命途,尽管遥远,尽管荒芜。 
我以为我要抛下理想信念,一个人走的义无反顾。 

    可是这样的假设总要在经过某次并不存在的证明后,才会发现它是多么的可笑与幼稚.。看完《大地之光》后,那些曾经的以为,又一次在虚亡的时空下偏转到轻忍的时光里。我无法去感叹生活的不平等,因为这话剧的风格并不是庸俗的循寻着尘世的悲欢,仿佛它是存在于另一个无法认知的世界.那里有着祖国的爱,那里有着温暖而恢宏的落日,那里有着纯洁的卡桑,那里有着忠诚的藏獒晋美.看的出来,只有将光怪陆离的繁华隔离的异常遥远,那些美好而干净的品质,才会显现得如此沉重,顺着时光的纠缠,指引命运.终其一生,也无法改变。 

    我很想去问,李四光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,只是轻轻松松的自身体会,就已经构造出这样一个庞大而真实的世界,所有的发现与作为都那么惊人。他带经历恍若压抑旧社会这一片黯黑的天空突然见到了一片光明,独自面对一片寂然的天光,把光明带给众人理念却独留自己心中。 

    在我看来,李四光的大地之光,正朝着一条不可估量的路途前进着.影响着的不是他们那一代人,更多的是我们这些看过的孩子们,用他的话如烛火般通透温暖的光明照耀到每一个人的心房。 

    虽然未曾表白那些沉痛的心迹,可是内心深处依然为这样精致而略显沉重的文字而喝彩.在那些无聊剧情的书占据主导地位的没有高度趣味的剧本,在几年前风风火火的80后逐渐褪却神秘光环的今天,还会诞生这样一个可以唤醒整个年轻新生代人们的剧作.这让我无比欣喜。 

    我想,每一个看过这公演的剧作,在胸腔深处,都或多或少停留着未曾远离的理念信心,内心狂热的大火也从未熄灭,正因为这种自然的留恋,李四精神才显的弥足珍贵起来.。 

    我无法用言语去形容它的美.但我想告诉那些看过或者听到过这话剧的人们,希望这些被时光铭记的点点滴滴,能告诉你,该何去何从.就像李四光所说,“大环境可以变,但是自己不能变!”铿锵话语体现了一个地质工作者的决心和毅力,如果我们能有那样的决心和毅力,至少在以后的岁月上,该是多么好。 

    但愿你都懂,该何去何从。 (文/ 计算机学院 伍志伟)
Baidu
map